有些人说,生活是幸福与痛苦交替的过程。没有人能永远快乐,人们的生活必须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,但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,虽然我们经常生活在痛苦和痛苦中,但我们仍然充满了美好的愿景,希望我们能活得更长。
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医学经典中,养生和延年益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。在历史上,人们也试图将医学与道教相结合,如炼丹术,这是人们盲目追求长寿的产物。
俗语
当然,对于普通人来说,炼丹术是最奢侈的长寿艺术,即使有足够的条件支持他们的炼丹术,也可能不会长寿。例如,明朝著名的炼丹皇帝嘉靖只活了60岁,但人们仍然相信一定有办法长寿。
古代有句话说:人过了62年,7384年,过了2年。所以在古代,人均寿命相对较低。古人称60岁为花甲年,70岁,古稀年。
长寿
在古代,人们可以活到60岁,这是一个相对正常的寿命,可以活到70岁,相对罕见,但具体的多少年是长寿,没有标准,每个人都希望长寿。
因此,在古代,60岁以后,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期待。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观察和总结,他们认为60岁以后还有两个障碍,分别是73岁和84岁。如果他们能顺利跨越过去,他们可以继续享受生活,直到100岁。
古人
其实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也讲过类似的说法。比如有句俗话“三十六岁,七十三岁,八十四岁,别提了”。还提到七十三和八十四的生日要像往常一样安静的度过。
可见古人对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确实讳莫如深。可以说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年龄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心理阴影,而这种阴影的罪魁祸首就是孔孟这两位三三五四的古圣。
古人
几千年来,我国古人崇尚孔孟之道,视孔孟为千古楷模。孔孟不仅在学识和人格上堪称历代楷模,而且他们的长寿也为古人所羡慕。孔子活到七十三岁,孟子活到八十四岁,这几乎是同时代人长寿的天花板。
所以老百姓把七十三和八十四作为寿命的两个关口,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自己肯定不如孔孟,甚至过不了七十三和八十四。谁要是能跨过这两年,活到一百岁,他的愿望就触手可及了。孔子
但是我们如何跨越这两个障碍呢?古人云:“白发苍苍,万事无忧,常怀微笑,百岁无灾。”除了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,良好的心态其实是长寿的秘诀。如果一个人活得开心,那么不管生命的长短,他其实都会很满足。但是,如果他活在痛苦和悲伤中,即使他已经100多岁了,他也只会活得像一年,没有意义。
所以,一个人过了60岁,要想跨过这两个坎,一定要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。快乐才是跨越这两个坎的真正秘诀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