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amd来到Zen架构开始,amd和intel差距越来越小,甚至一度超越,AMD YES口号也很流行,但为什么大多数人最终会选择呢?intel的产品呢?
1、amd在瑞龙出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它给用户留下了心理阴影
自从2006年英特尔推出酷睿2双核处理器以来,amd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。虽然价格比英特尔便宜,但性能却被拉得很远。那时候amd一直被大家称为“农业企业”。直到2017年AMD发布了第一代zen架构,这种情况才得以扭转。然而这个过程持续了11年,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那11年间,“i3无声完整”这句话也成为了diy用户的经典口头禅。直到现在,对于一些不经常关注电脑硬件的用户来说,一提到AMD,就本能地认为性能不如英特尔。
2、amd第5代锐龙才算是真正的翻身之作,但定价却并不友善
其实amd这一代的锐龙只能说更接近英特尔。当时还无法和英特尔抗衡。比如单核性能差,游戏性能明显不如Intel,很难升级到4Ghz的频率。初期内存兼容问题不小,运行高频内存也很幸运。虽然支持AVX2指令集,但也只是半残,在很多专业软件中发挥不了力量。当时喊AMD YES的口号是因为AMD比自己的产品进步大,价格定的合理。
第二代锐龙仍然属于第一代zen架构,但在频率和内存延迟方面做了优化和改进,整体性能有所提升,但远没有质变。另外因为明显的频率提升,功耗和发热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。除了价格,锐龙2000系列并不是一款成功的换代产品。另一方面,英特尔此时已经不再挤牙膏,推出了核数增加的第8代酷睿。当时i7-8700K的单核频率可以达到5Ghz,单核性能比不上锐龙2000系列。但是在多核环境下,6核12线程的8700K不可能输给8核的锐龙。
2019年7月,AMD发布的锐龙三代,真的可以和英特尔抗衡了。这个时候AMD才算是真正的是的。因为饱受诟病的单核性能终于赶上来了,连IPC效率都超过了同期的Intel。甚至在一些过去的劣质游戏项目中,AMD甚至可以反超,AVX2指令集也终于完成,在Adboe软件中的表现基本与Intel看齐。但是三代锐龙在单核性能上还是落后,大部分游戏都是气短的。这个短板还没有完全消除,存在严重的积热问题。
直到去年amd发布第五代锐龙,才真正翻身。在架构底层,无论是指令发起流程还是缓存结构都做了很大的改进,大大提高了zen3架构的效率。此时,同期的英特尔十代酷睿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性能都已经败下阵来。然而,此时的amd却在不断提高产品价格,从而阻挡了一部分有意转投AMD阵营的用户的脚步。
3、AMD的营销策不能保证经销商的利润,同时也让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贬值很快
对于商家来说,amd的利润还不如英特尔,加上之前人们对amd的不好印象,使得他们不愿意推amd的产品。而且,amd的cpu降价很快。你今天1500元买的cpu,几个月后可能会降到1000元。商家不敢购买,消费者购买后看到大幅降价肯定会不舒服。
4、经常关注电脑硬件的用户才会选择amd,普通用户还是更愿意选择intel
虽然amd第三代锐龙起步,性能确实不错,但是只有少数关注硬件的用户认可。但是大多数普通用户并不总是关注电脑硬件的发展,所以在认知上英特尔比amd好。俗话说,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对于这些用户来说,你给他推AMD的cpu,他会觉得你在骗他。另外,毕竟英特尔称王10多年了。其软件生态优于amd,软硬件兼容性优于amd。所以很多用户为了稳定性更愿意选择英特尔的产品。
总结:都说amd yes,为什么很多人最终还是选择intel?
amd自锐龙系列以来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。为什么最后大部分人会选择英特尔的产品?主要原因是旧架构的amd给用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。除此之外,营销方式的偏差和软件生态系统的问题也让很多支持amd的用户信心不足。上个月,英特尔发布的第12代产品再次将amd压在身下。接下来就看amd的6代锐龙能否再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了。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