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山东,很容易想到山东人的直率和当地特色的煎饼卷葱。如果有人突然问:为什么山东叫山东?山东的山是哪座山?有些人可能会说,这并不简单?太行山白!据估计,很快就会有人反驳说,从地理位置来看,山东位于太行山以东是对的,但河北也是如此,而且位置更正,那么为什么河北不叫山东呢?要理解这些问题,我们仍然必须从历史中找到答案。
山东省,简称鲁,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和黄河下游,毗邻辽东半岛渤海,毗邻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河北,总面积15.71万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约10070万(2019年)。山东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。春秋时期,山东大部分地区主要归齐鲁所有,故山东又称齐鲁。
山东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。当时的山东范围很大,指的是萧山以东。萧山在哪里?在河南省西部、三门峡市灵宝县南部、洛阳市洛宁县西北部。萧山是秦岭东段的支脉之一,呈西南-东北方向。向东延伸的余脉称为莽山。萧山长约160公里,宽约40~50公里,主峰青岗山海拔约1902公里.6米。萧山山谷深,形势险峻,自古以其险峻而闻名。古代萧山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"崤函";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为兵家必争之地,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战争数不胜数。
春秋战国时期,任何控制萧山的诸侯国都能掌握战略主动权。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之一——萧战争就发生在这里。公元前627年,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,撤军时路过萧山。晋襄公在萧山设伏,秦军几乎全军覆没,精力充沛。秦国崛起后,根据萧函拒绝了山东六国,最终实现了霸权。
古人称萧山为就是从秦人的角度来说的,秦也是这么说的,他常把萧山的六国即楚、赵、魏、韩、齐、燕称为“山东Six”。例如,当秦国的宰相说他住在时,他指的是萧山,因为他原来是魏人。
随着历史的发展,山东的概念开始变化。东汉时,山东指的是以东,太行山,而不是以东,萧山。在唐代,山东的范围大致是指以东,太行山,地区,包括今天的山东,河北和豫北。当时,山东有两大士族,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,都在今河北境内。唐太宗通过让高士廉编《氏族志》来镇压士绅,以确保李氏皇族的统治地位。
虽然元代出现了省份,但在宋代,“山东”的范围几乎与宋人作诗注时的如今山东省相同,他们称之为“所谓的山东现在实际上指的是今天的这片土地”。这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成语。当时的行政区划里没有山东,只有京东西路和JD.COM东路。“山东”成为行政区划名称,始于晋代。金人占领南方的山东后,改名为山东路,后来又设立了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。
元朝时期采用行省制,相当于现在的行省概念。然而,当时山东和河北都在中书省的管辖之下。沿袭明朝的行省制度,山东建省。虽然它的名字被改为山东政治事务部,老百姓仍然习惯地称它为山东省,并一直使用到今天。
评论